找到相关内容24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现代佛教界最急需的一种根性:当下猛决死透透.当前坦豁活脱脱

    心面临这样总爆发的酷烈惨况,“不忍圣教衰,不忍众生苦”的弘誓健愿,立刻掀动得悲潮腾涌,沉持得智光彻照,才显得出菩萨舍己为人的利根钜力。   我们口口声声都说是学菩萨道的,菩萨道最积极最真切的兑现:愿能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4869622.html
  • 学习玄奘精神 弘扬佛教文化

    是爱护一切众生,舍己为人。即思维要正确,目标要正当。  3.正语,不说谎话,不造谣生事,不挑拨离间,不使用尖酸刻薄,粗鲁无礼谩骂的言词,不讲空话、虚话。即使用正当而谨慎的语言。  4.正业,合乎道义,...

    张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169647.html
  • 邹丽英:“印尼佛教总会”对国家社会所履行的使命与责

    财力、物力,“印尼佛教总会”的全体同仁都深深感到所肩负的使命,何其任重道远。在个人而言,何尝不是教我舍己为人的道德提升?而在同舟共济;我佛慈悲指引之下,也的确为社会,为百姓积极地做出了某些有意义的具体...

    邹丽英 ( 印度尼西亚佛教总会总主席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1073313.html
  • 一念三千和圆融三谛——天台宗的意识万花筒

    而佛菩萨则相反,他们大慈大悲,舍己为人,功德无量,神通无边,是纯善无恶的。但天台宗却认为真正的佛性不是纯善,同样含具了恶性,不含具恶性的善不能称为至善。因为这种至善不包含恶,那么这种至善的佛性就是有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373727.html
  • 从“和谐世界”看佛教伦理的现代意义

    人类本身的悲心和博爱,而且还包括对一切生命体的怜悯和保护。以普度众生为几任,是佛教所推崇的自利利他的菩萨行。因此,慈悲一方面表现为不惜牺牲自己、舍己为人的美德,而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对有情的戒杀和放生。...

    成建华

    |从“和谐世界”看佛教伦理的现代意义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3973893.html
  • 郭沫若与巨赞

      1963年3月上旬,郭沫若为“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周年纪念”作七绝一首,其中有“舍己为人传道艺,唐风洋溢奈良城”之句。写完这首诗之后,没过几天,郭沫若又写了一首《满江红·纪念鉴真上人》:“咄咄奇哉...

    石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4977292.html
  • 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

    往生! 发菩提心是学佛的动力。佛菩萨不为名利,舍己为人,度化众生。他们巨大的动力来源于菩提心。 什么是菩提心?就是自觉觉他、自利利他的心。具体说就是上求佛道(修智慧)、下化众生(培福德)的心。 发菩提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3878343.html
  • 楼宇烈:浅谈佛教中的观音信仰

    ,在这些书中把观音菩萨说成中朝末期的秒庄王的三公主,叫秒善公主,说她修行成佛,舍己为人,后来在大香山成了正果。关于道场的传说,化缘经里面称,散财童子五十三参,南方有一座山,是道场。   我们的普陀...

    楼宇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3979036.html
  • 论《六祖坛经》的人生哲学及其规实意义

    得离苦”行使舍己为人的大乘精神,利乐众生,勇猛精进。   什么才是修道?经中明确的告诉我们,只有常常能自见己过的人才是在真正的修道。“常自见己过,与道即相当”,道人要常自回光返照,检点自己的过失,使...

    灯明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103987811.html
  • 印顺导师赞叹的菩萨精神

    ]此外,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想的话,那么谁来弘法?正法要从那里听闻?如果大家都各管各的,那么佛法怎么延续下去?因此,总要有人舍己为人来弘扬佛法;如果每一个人都只是顾自己,没有慈悲的心念想要度众生的话,...。“本生谈”是各部派所共同承认的,只是部派佛教没有大力阐扬而已。  导师强调:并不是自利完成了以后才来利他,如“本生谈”中所见的菩萨,都是在证悟之前就广行利他的。菩萨精神的可贵处是舍己为人,是在利他中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1645347.html